如何理解中医

logo-design-vector-freebie-30573 (1)如何理解中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理解中医

龙飞丝

拙文《也聊聊中医》引起了一些网友的不满,其中一个网友搬出“天人合一”

来吓唬人,说中医的思想博大精深,非我辈对中医一知半解的人所能理解,并推

广到凡反对中医都是无知愚昧人之所为。

“天人合一”这也不就是一个概念吗!“天人合一”究竟有多深奥,深奥到

一般人都无法洞悉?从阿里士多德到马克思,从孔孟之道到毛泽东思想,古今中

外有哪一门理论是不能为人所理解的?我等连science和nature上面的文章都能读

懂,为何就“天人合一”读不懂?“天人合一”作为一个概念自然有其内涵和外延,

还可能包括狭义广义之分。提请中医人士别故弄玄虚,把这些问题的关键阐述清

楚之后相信一般智力的人都是能理解的。

1 中医是一种迷信

中国古代的哲学成就比起其科技成就要发达的多,《易经》哲学春秋战国时

期形成后就作为儒家的经典占据了思想界的统治地位,之后的中医思想的肇端著

作《黄帝内经》、《伤寒论》无不与《易经》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易经》以

阴阳五行,四柱八卦,在一只手巴掌之内就可以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预测世界

的未来。中医也就是继承了其中的辨证原理,以为经、脉为依据,作为判断和治

疗疾病的基本理论。

主观唯物主义的《易经》相比唯心主义哲学或神论具有进步意义,它包容思

想和允许辨证,而不是强迫性的盲目崇拜,所以也更具有内涵和吸引力。在泛神

论背景之下的古代中国,《易经》的思想也就自然而然的统治了整个文化传统,

并由此化生出根深蒂固的民族信仰,这种文化和信仰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民众

并一直延续到现代。《易经》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遗产,但今天仍然

迷信《易经》并用它作为生产生活的理论依据就未免显得太愚昧落后了。所以说

与《易经》思想一脉相承的中医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迷信活动。一个人搞迷信活

动未尝不可,可悲的是社会上还有大量的人在搞迷信活动。

一般认为,有具体内容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到一定程度之后会提升并

形成社会科学哲学和自然科学哲学。《易经》和中医的辨证法都是一种哲学思想,

并且好像是混淆了社会科学哲学和自然科学哲学的一种万能哲学。在这个意义上

可真是做到了“天人合一”!社会科学哲学和自然科学哲学形成以后可以反过来

指导更深层次的科学研究,但哲学只能为科学提供研究思路,而不提供具体学科

的研究结论。医学本来是一门具体的细致到不能再细致的自然科学,中医却用一

种大而空的哲学思想从上而下跨越十万八千里的巨大理论空间来指导一种可能发

生在具体分子事件上的疾病治疗,那是何等的能耐啊!

2 中医辨证理论的虚妄

中医在古代形成时是没有丁点的生理生化等知识的,有那么一点的解剖知识

,也不是真正意义的医学知识。例如心肝肾胃肠,中医只把它当成一种符号来使用

,相当于ABCDE一样。因此也不知道中医的阴阳寒燥、五脏六腑、经脉腧穴是如何

与身体内的真是生理过程联系起来。

人体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系统,清楚认识人体系统是一个艰巨和漫长的过

程。当然,认识一个复杂的系统是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种是从系统的细枝末节

入手再到整体,具体的认识整个系统和过程,另一种可以从整体着眼来判断系统

功能和状态,但如果没有基础细节的知识来进行的整体判断,其结论也是不可靠

的。生命科学发展到现在,对人体的基本生理生化过程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认识,

但还不能说已经把握了整个人体系统方方面面的具体详尽的运作和协调规律,要

达到这个认识水平还需要一段漫长的路程。中医一开始就从整体出发,人为的制

造几种符号来代表身体的不同状态,并臆想出种种相互转化的规律把不同符号联

系起来。不敢肯定这种联系和规律是否存真的在于人体系统中,但中医就是用这

种还捉摸不到的规律作为理论基础来指导草药的组方和使用。就算中医看问题的

出发点没错,但没有什么具体指示疾病本身的客观指标可言,这样的操作是极端

盲目和危险的,一切都是靠经验来琢磨。经历了千秋万代无数次的人体试验,才

得出一种草药或不同草药组合的温补寒削的结论,但还是不知道哪种草药里的哪

种成分对于机体的哪一方面了作用,也不知道这样组方的道理和结果是什么,更

不知道药物的长期毒性是什么,只是一味的盲目试验,错了也不用负责任。

假如一个系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整体、中间和末端,中医没有中间

和末端的知识跨越巨大的理论空间并以无数的人体来做实践。试问中医走到现在

是成熟了还是仍在摸索之中,是否还要继续作无数的人体试验来证明其功效呢?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有了大量的中间和末端的基础知识,但中医理论太过玄妙,两

者还无法彼此接纳和统一,或许还要走过漫长的道路,两者才有可能结合到一起。

但两者还没能结合之前的中医也就只能再继续不断的摸索和做它的人体试验了。

3 中药要和中医理论分离

每一种植物里都含有成千上万种化学物质,草药里含有的某些物质对于人体

有特定的效应是勿用置疑的。草药里除了一般植物都共有的也没发挥药用价值的

成分之外,对人体有效应的成分也不单单一种,人体内也无时无刻的发生着数不

清的生理生化过程。一种草药里的某一种或几种成分对机体的哪一条和几条生理

过程可以发生影响作用,然后一副中药里成千上万种物质对于机体哪些生理生化

过程会发生作用,这种物质和效应的对应关系组合起来将是一个天文数字。机体

或许能通过缓冲作用和自我调节功能而忽略了一些微小的影响,但有明显的生理

生化改变的过程还是非常的复杂和不得而知的。现代医学使用的几乎都是单一成

分的药品,为了考证这一个单一的有效成分,就得完成大量繁琐的药理学、药物

动力学和短期长期的毒性分析工作。喝一副中药就有成千上万种化学物质进入体

内,对于它们是如何代谢,如何被清除等却一概不知,能说这样做不危险不盲目

吗?还有根据中医辨证稀里糊涂杜撰而来的组方,能说不滑稽吗?

现在中草药最需要做的是好好分析出每一中草药里所特有的一些有效成分,

然后根据一定的经验选取若干主要的生理生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定量

的实验方法来确认这种草药的实用价值。例如通过现代医学的分析知道青蒿内的

青蒿素可以抗疟疾,甘草里的甘草甜素可以抗病毒,这都与其温补寒削的辨证概

念没有半点联系。《本草纲目》最有价值就是它的一草治一病的实践总结了,但

现代国人应该放弃其中的温补寒削的辨证概念,把《本草纲目》里的草药用现代

医学的方法再来好好分析和定义一次。目前中医最大的尴尬就是它无能摆脱其赖

以成名的理论部分,因为一旦抛弃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中草药也就成了现代医学

的植物药了。

4 中医针灸也要与中医理论分离

可以相信针灸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因为人体从里到外的各个部位都布满了神

经,外周神经系统通过直接和间接的联系与中枢神经系统关联起来,来自外周神

经系统不同感受器的神经冲动都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引起反响,来自不同身体部

位的神经感受会投射到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刺激身体不同的部位也就可以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脑区发生反应。从外周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的某一脑区

的兴奋可以相继引起其他脑区产生兴奋效应或抑制效应,这种信号就像瀑布一样

影响下游关联的脑区,甚至可以引起大脑生理活动的改变,例如引起神经传递物

质的大量释放与吸收、脑啡肽的合成与分泌、促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等等,中枢神

经系统的这一系列的改变就可以引起机体自我感受发生改变,产生了例如镇痛、

提神等效应和兴奋或安静的情绪变化。

这种现象不是针灸才有可能导致发生,别的情形之下也有可能发生。打个比

方,你看到桌面上有一个小礼物,按照你大脑里记忆的联系就想到了你的某一个

同学,因为这最可能是他送来的。他这个人最喜欢吃酸橄榄,想到这你不由得两

腮一阵酸痛。他昨天告诉你他升职了今晚要请客,你可是一个月没吃过肉了,一

想到今晚有大筵席,你心里不由得又一阵狂喜,然后接下来的心情就觉得特别的

兴奋。神经冲动就是这样的从一个脑区有关联的传达到另外一个脑区,不同的脑

区兴奋或抑制后就产生了本体的感受变化和情绪变化。

只管记取经验里刺激不同的部位引起不同的身体反应就足够了,定义那些神

奇的经络分布通达五脏六腑和辨证取穴的道理都是多余的,还有那些提转捻插的

手法和是泻是补的功效都是方唐可笑的,更可怕的是有时还要平白无辜的放血,

挨苦挨痛的刮痧拔火罐。针灸的刺激作用只能暂时性的改变一定的身体状态,或

者说用来调节亚健康状态是有一定功效的,但要是想用来根治什么大疾病的话,

那只是妄想。

5 中医的现状和命运

也难怪中医科在文明程度高的大城市的大医院里只是一个陪衬的角色,门可

罗雀。只有在乡村和医疗缺乏的地方才有它的市场。但在民间还是可以看到中医

的一些成功典范。例如广州的黄振龙凉茶连锁店,像雨后春色一样开遍广州的大

街小巷。广州人意识中的“火”气很高,常要喝凉茶来降火,所以价格不菲三块

一杯的黄振龙凉茶生意非常火爆。更有趣的是一些外省的来到广州之后也跟着上

火要喝黄振龙凉茶,但还有更多外省过来的没上火不喝黄振龙凉茶也一样在广州

过得好好的。

如果说中医从整体着眼看代人体复杂系统的出发点没错的话,中医不努力的

改造其理论和填补基础理论的空缺也永远只能是一门玄学,而不能成为一门真正

的科学。

2006-3-27

(XYS20060330)